中国大熊猫馆> 保护大熊猫研究

  大熊猫放归的前期研究

 

放归前的身体检查  大熊猫圈养种群的迅速增长为大熊猫的放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放归作为保护和恢复受威胁和濒临灭绝的物种的一种手段,正被日益广泛地使用。然而放归是一个非常复杂,代价昂贵且具有相当风险的计划。所以,实施前必须对整个计划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前期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经过许多年的努力,在上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大熊猫放归的前期研究工作,从大熊猫的行为学、兽医学、营养学、内分泌学、生态学、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开展大熊猫放归的前期研究,

  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人工饲养繁殖的大熊猫的野外生存力进行培训,校正大熊猫在圈养环境中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大熊猫野外生存自信心的培养,还可以为抢救的野生大熊猫的再次放归野外提供理论依据,为将来成功地进行大熊猫放归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对培训地生境的调查与评估以及动物利用生物资源的监测;对圈养和培训地同龄动物生长发育和营养供给的比较研究,对圈养和培训地动物行为学的比较研究,检测比较圈养和培训地动物内分泌激素的变化,监测动物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对动物传染病免疫学、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比较研究。此外,这项研究还可以为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内分泌、行为学研究等方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前期研究之一期计划
  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1、将一只2001年出生的大熊猫(祥祥)首先放至一个27000平方米的野外圈养场中,逐步转变其食物结构,逐步过渡到只喂竹子,减少人为接触,培养野外生存能力。2、让大熊猫在生存能力培训圈中单独生活,以适应野外生活的环境,监测大熊猫的体重,体况等营养指标,比较不同饲养管理方式下同龄熊猫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3、比较圈养和野化培训的同龄熊猫的行为差异。4、通过粪便监测圈养和半野生条件下熊猫不同内分泌激素指标,了解动物的性成熟程度和生存压力与行为表现。5、了解该大熊猫对培训栖息地的适应性,对竹子的利用量以及觅食对策,评估和监测培训栖息地生境资源的利用与变化。6、用酶联免疫法监测大熊猫粪便中睾酮的变化,了解雄性大熊猫激素随年龄变化的关系。7.通过研究了解不同饲养条件和不同食物结构下大熊猫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差异。 8、疾病防治:包括培训栖息地生境对所放归动物的疾病威胁以及被放归动物对生境的威胁,流行病和寄生虫的防治。

前期研究之二期计划
  根据第一个星期的研究发现,大熊猫“祥祥”在野外培训圈内的生活状况良好,但吃竹子时浪费大,竹子利用率约为25%,目前每天消耗竹子量约为30公斤,而且消耗量还会逐步增加。我们对培训圈内竹子含量(拐棍竹:95%,峨嵋玉山竹:5%)进行了评估,总的竹子量约为5万公斤,而可供“祥祥”采食的竹子量约为6000公斤,所以现有的培训圈内的竹子可能只满足“祥祥”5-6个月的需要。为了保证大熊猫放归前期研究计划的顺利进行,再分期新建几个野化培训圈是必需的,让大熊猫“祥祥”在适当时期逐步过渡到更大的培训圈内,以保证各项研究的顺利进行;而且,新建培训圈也给现有培训圈内的生物(主要是竹子)一个恢复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我们计划筹资分期再新建一个更大的野化培训圈养场,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内分隔为三个圈,面积分别为:40000平方米,60000平方米,100000平方米。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新建培训圈时,将以高压脉冲电网作边界。

  在大熊猫野外生存能力培训过程中我们将会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培训的大熊猫进行密切的监控,以取得相关的数据材料,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大熊猫的身体健康。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会对该大熊猫的适应环境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密切监控,如果由于有的因素使大熊猫不能够适应外界的生活,或者患了严重疾病不适宜再继续进行野化培训,我们将立即终止野化培训或者改变现有的研究计划。也就意味着,该大熊猫不一定就是放归的对象,它可能只是大熊猫放归前期研究的一个对象。

  当然,我们大家都希望大熊猫的野化培训能够顺利进行,按时圆满完成研究计划,取得预期的效果,为大熊猫放归和提高大熊猫保护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该大熊猫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人的依赖性减少,对人工食物的依赖性减少,活动能力、定位定向能力、抵抗体外寄生虫的能力和防卫意识都有所提高。

祥祥进入野外放养场 祥祥生活状态记录
野外生活 野外生活
野外生活 野外生活

附:大熊猫“祥祥”基本情况
  祥祥,雄性,2001年8月25日出生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为大熊猫“20号”所生双胞胎之一,在半岁龄时断奶。该大熊猫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还未患过任何疾病。


攻克了大熊猫繁育中的“三大难关”  卧龙大熊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