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大百科> 中华英才

兵器制造家丁拱辰

  丁拱辰(1800-1875),又名君珍,字淑原,号星南,回族,福建晋江县(今泉州)陈棣镇岸兜村人。清代兵器制造家。

  丁拱辰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他出身商人家庭,生活清贫,但他刻苦读书,学习兵法、天文历算、地理。17岁时,随父亲去浙东经商,业余时间博览群书,常“静夜仰观星象”,“通三角八线之法”,精心研究天文,改造旧仪器,制造“象限全周仪”,以测量度数、计算时间准确而闻名于世。

  道光十一年(1831),丁拱辰出国经商,先后到过菲律宾、伊朗、阿拉伯等地,目睹了殖民者的罪恶及殖民地人民的苦难。二十年(1840),他从国外回国。同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以其坚船利炮打击中国,丁拱辰深感自己国家的贫穷落后,于是,他毅然弃商,决心改研军事科技,立下“富国强兵”的宏伟志愿。特别是在魏源、林则徐等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开始潜心钻研兵器,吸收外国先进技艺,撰著《演炮图说》,并仿洋式,自铸大炮40门,捐献给清廷以抗击英国侵略者。这些炮均采用滑车绞架,炮身可移动方向,调整射击方位,便于操纵,是中国新一代的火炮。同年冬,他又将《演炮图说》修订完善,自费在泉州刊印,这是中国第一部国人撰写的火炮制造专著,它图文并茂,为中国军事科技史上开拓之作。二十一年(1841),赐授六品官衔,授广东修补县丞。

  二十三年(1843),丁拱辰经反复实践,将《演炮图说》修订成《演炮图说辑要》,全书分四卷50篇,插图110幅,说明并绘图显示各种炮式、炮弹、火箭及轻船、战舰的制法和运用,成为一部介绍西方火炮制造技术的专著。

  二十九年(1849),丁拱辰应钦差大臣赛尚阿之邀赴广西桂林制做军器。在广西造大小火炮106门,演试都很准确。又制造火药、火喷筒、火箭、抬枪等武器,亦很适用。丁拱辰因监制有功,授知县衔,赏五品顶戴花翎。他根据在广西造炮的经验,又参照中西兵器制造资料,再编《演炮图说后编》二卷64篇,附图81幅,进一步丰富了他关于火炮的著作。丁拱辰的著作受到魏源、林则徐、邓廷桢等爱国将领的高度评价。

  丁拱辰除精于火炮的制造外,还研究火车、火轮船,写出了我国第一篇论述火车的《西洋火车轮船图说》,设计了我国第一辆铜火车和蒸汽机车模型,首次把火车的知识介绍给我国人民。另外,他还有《增补则克录》、《西洋军火图编》等军事著作,把西洋军火科学技术介绍到我国来,是我国近代科技领域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