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大百科> 中华英才

朝鲜族抗日英雄李红光

  李红光(1910—1935),朝鲜族。又名李弘海,李义山,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人。因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残酷压榨,1926年,李红光一家迁居我国吉林伊通县留沙咀子屯。他勤奋好学,不仅能说流利的汉语,还精通日语。

  1927年,李红光参加伊通“农民同盟”和“青年同盟”,开始有组织地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接受革命思想,并积级投入到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军阀、地主的斗争之中。

  1930年,李红光在伊通县三道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他被选为中共伊(通)双(阳)特别支部组织委员。1932年,当选为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委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被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人民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号召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共磐石中心县委遵照省委指示,成立了武装赤卫队,又叫“打狗队”,李红光任队长。这是党在南满地区领导抗日武装的开始。他率队配合磐石地区的农民运动,开展打击地主、分粮济贫、处治汉奸等工作,并营救被捕的抗日会员、保卫中心县委的安全。

  1932年初,“打狗队”改编为游击队,李红光继任队长。同年4月3日、5月1日和5月7日,李红光率领磐石县蛤蚂河子朝鲜、汉等族农民发动反日大暴动。他们破坏铁路、桥梁,给日本殖民主义者及走狗以沉重打击。尤其是5月7日的暴动,参加的朝、汉群众达1000余人,后来迅速扩大到4000余人,波及双阳、伊通、磐石三县,抓获50多名日本走狗,没收地主粮食1000多担,震撼了三县的日伪统治集团。

  1932年6月,中共磐石县委将赤卫队和暴动农民骨干30多人编为“磐石工农义勇军”,李红光任队长。他将从《孙子兵法》中学得的知识运用于战斗中,灵活机智地开展游击战争。11月,杨靖宇受党委派到吉海铁路沿线视察指导工作,整编了磐石革命武装,队伍迅速扩大。1933年1月,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下设三个大队,一个教导队,杨靖宇任游击队政委,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成为杨靖宇的得力助手。游击队在他们的领导指挥下,以玻璃河套、红石砬子为中心抗日根据地,在双阳、伊通、磐石、海龙、桦甸等广大地区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从1933年1月29日至4月30日,连续4次粉碎日伪军的“围剿”。交战60余次,歼敌1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游击队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杨李威名大振,令敌人闻风丧胆。

  同年9月,南满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10月至12月间,日军调集重兵,疯狂“讨伐”,企图消灭独立师。杨、李率队坚持游击战争,不断主动出击,打击日伪军,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开辟了以龙岗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4年4月,东北抗日军联合指挥部成立,杨靖宇被选为总指挥,李红光任参谋长。这样,包括独立师在内的17个抗日武装改编成八个抗日支队,由联合指挥部统一领导,开展抗日斗争,大大加强了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李红光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1935年2月,李红光率队袭击日寇军需品储存地东兴镇。他采取调虎离山战术,突然袭击敌驻地,歼敌数十人,缴获大批军需品,大获全胜,在军事上、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敌人。5月,李红光率所部少年连和五团200多名战士,越过老岭,到本溪、桓仁一带组建骑兵队。当部队行至兴京县老岭时,与日本守备队200多人不期而遇,双方激战,李红光指挥战士勇敢反击,不幸胸部中弹,因伤势过重,失血太多,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李红光在短暂的一生中,致力于抗日战争。在战斗中,他沉着机智,身先士卒,获得战士们的爱戴和拥护。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率部出奇制胜,屡立战功,沉重打击了日本殖民主义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永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