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大百科> 中华英才

统一六诏的南诏王皮逻阁

  皮逻阁(697—748),又作魁乐觉、蒙归义。云南蒙舍州(今云南巍山)“乌蛮”(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诏第四世王。开元十六年(728),父盛逻皮死,嗣为王。

  皮逻阁生活的唐朝,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繁荣的时期,政治上比较稳定,并非常重视对周边民族的统治。当时在云南洱海地区分布着6个部落集团,唐初史籍称之为“六诏”。即蒙舍诏、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施浪诏、登赕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边,故又称南诏。当时六诏各有首领,互不臣属,常常兵刃相见,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唐朝初年,唐王朝为了打击和消除吐蕃在洱海地区的势力,开始扶植南诏。南诏也很快臣属于唐朝。才华出众、英勇善战的皮逻阁即位后,利用唐王朝的扶持,首先兼并了附近的蒙嶲诏,势力日盛。之后,又相继击败、兼并其他四诏。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王朝封皮逻阁为“越国公”,后又封为“云南王”。同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县南太和村)。至此,南诏终于驱逐了洱海地区的吐蕃势力,统一了六诏。建立了以彝族、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南诏奴隶制政权。

  在统一过程中,皮逻阁还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生产,使用牛耕,开辟“山田”,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天宝初年,皮逻阁和其子阁逻风(南诏第五任王)又在唐朝支持下,逐步兼并了东爨和西爨,使南诏的势力由滇西发展到了滇东,皮逻阁的声望愈来愈高,影响越来越大。

  天宝七年(748),皮逻阁去世。这位叱咤一生的风云人物,统一了六诏,建立了一个以云南为中心,以彝族、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奴隶制政权——南诏王国,并臣属于唐王朝,成为唐王朝的西南屏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对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还曾数度遣使入朝,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对南诏的建立及其初期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