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窑 陶瓷之路

清代景德镇制瓷高峰

  清代全国瓷业的中心仍在景德镇,而且是我国古代制瓷业的高峰期。这与清朝历代帝王对瓷器的珍赏是分不开的。明末因农民大起义的冲击,景德镇窑凋零破败,顺治十一年,才遵帝命改明御器厂为御窑厂,东山再起,至顺治十七年中止。康熙十七年,派遣内务府官驻厂督造,继续生产御用瓷器 才使景德镇御窑完全恢复盛时景观。雍正时下谕解除贱民,宣布四民平等,陶瓷工匠一跃成为工艺家,脱离“贱民”的地位,受此影响,景德镇瓷业更蓬勃发展。乾隆皇帝狂热地爱好各类艺术,他对景德镇的重视基于前几朝,专派唐英任内务府员外郎督造,景德镇由此而益发重要。这些因素对于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清代前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几乎所有工艺和品种都有提高和创新,青花和釉里红更进一层,色釉品种繁多,以郎窑红、豇豆红、霁红、仿钧、胭脂水、洒蓝、霁蓝、油绿最著名,釉上彩更是丰富,创制了粉彩、珐琅彩、釉下彩和墨彩等。造型和装饰方面比明代绚丽多姿,难以统计。

 

明代全国其它窑系陶瓷  顺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