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窑 陶瓷之路

辽代名窑名瓷

  辽国为我国契丹族于十世纪初建立的北方地方政权,其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繁荣促进了瓷业的兴起。辽国瓷业大约始于太宗会同年间,瓷窑的出现也于此时。

  辽瓷工艺大抵承袭唐宋北方名窑,故其器装饰风格与之相类似。主要烧白瓷、黑瓷和低温釉陶。其白瓷多为仿定窑制品,低温釉陶以单色釉为主,三彩者称为“辽三彩”。

  别具一格的是辽瓷的器型与装饰,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种族、时代、环境、生活方式、习俗、观念等与中原地区相去甚远,因此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常见的造型有凤首瓶、长颈瓶、鸡腿坛和鸡冠壶等。

  装饰分胎上装饰和釉色装饰,前者有刻划花、印花、贴花等方法,后者有水波、流云、游鱼、蝴蝶、仙鹤、葡萄、花、圆钱等纹饰。

  辽国遗址已发现的有七处:林东辽上京窑、赤峰缸瓦窑、北京龙泉务窑、林东南山窑、林东白音戈勒窑、辽阳江官屯窑、大同西郊青瓷窑。现只取前三者略为评述。
 

褐釉皮囊壶  褐釉皮囊壶
  
  辽代。通高24.4厘米,口径4.5厘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壶全身施褐釉,釉层均匀细致。壶为扁身双孔式,尤如以皮页连缀而成,是皮囊壶中较早的款式。壶口宝珠钮盖,只有一侧肩,肩中部下凹,两边凸起大小两个四方块,上饰卷草纹,中各有圆孔,便于穿绳携带。壶身侧连缀处有摹仿真皮囊壶缝合的针脚线,腹部两面刻划极简洁的花草纹,清新别致。
 

  白釉刻花提梁壶

白釉刻花提梁壶  

  辽。通高28厘米,口径3.2厘米,底径9.2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壶为黄白色胎,施乳白色釉。壶一侧为管状小口,另一侧为高提梁,扁圆腹,至下腹部渐硬,环梁圈足。因造型似马蹬,又名马蹬壶,为辽代契丹族特有的用具。壶身两侧刻划线纹,内侧刻划折枝牡丹纹,构图丰满,纯朴自然。



 

 

湖田窑名瓷  林东辽上京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