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窑 陶瓷之路

白陶

  白陶是以瓷土和高岭土为原料,在1200度左右的温度中烧成的陶器,由于胎质中所含氧化铁比例极低,大约只有1.6%,因此烧成后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

  白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商代后期发展到顶峰,至西周逐渐衰落,白陶多为手制,兼有泥条盘制和轮制法。因其比一般陶器胎质坚硬且洁净美观,在当时多为统治阶级所用。夏商时器形主要有酒器和豆、钵等食器,器表多刻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精美图案。是仿同期青铜礼器的一种极珍贵的工艺品。兽面纹白陶双系尊
 

  兽面纹白陶双系尊
  
  商代,高22.1厘米,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尊为泥质白陶,敛口,深腹,近底处外鼓,矮小圈足,似不堪重荷。口两侧有宽圆系。腹部满布云雷纹和兽面纹,图案繁缛,凝重精美,造型巧致。制作工艺高超,几乎与当时贵重的青铜器一样。
 

  白陶豆
  
白陶豆

  商代,高13厘米,口径22.5厘米,河南郑州出土。泥质白陶,上部为盆形,侈口,圜底,下连高圈足。器身遍布精致的云雷纹和圆形连续图案,间或饰以凸弦纹,错落有致,风格高雅。造型端庄凝重,为白陶中之珍品。



 

印纹硬陶  东汉至南朝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