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窑 陶瓷之路

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北方地区的陶器文化,统称为“细石器文化”,它的遗址遍布我国的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宁夏、甘肃等地,由于陶器的发展受当时经济生活的影响和限制,因此,在农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陶器数量和品种都较为丰富多样,在渔猎畜牧经济为主的地区较为稀少寥落。

  其早期文化包括兴隆洼文化、新乐文化、小珠山文化、赵宝沟文化、左家山文化,以兴隆洼文化为典型。兴隆洼文化以1982年发现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命名,此时期的陶器均为手制,只有夹砂陶,陶色主要为灰褐,黄褐,陶质疏松,胎质较厚,火候较低。典型器形为筒形罐,也有钵、罐等。多饰以数种纹饰组成的复合纹,戳印坑点纹等,有交叉纹、网格纹。竖压横排之字形线纹。

  中期文化以红山文化为代表,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其陶器种类较多,有夹砂陶和泥质陶,制作较粗糙。泥质陶为红色,多作容器,夹砂陶为深褐色,多作炊煮器。装饰极具特色,有压纹、划纹。附加堆纹和彩绘,以“之”字形线纹尤为突出。器形多样,有盆、钵、罐、瓮等。

  晚期以小河沿文化为代表,还有北沟文化、阿善文化、纹器文化。小河沿文化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陶色种类分褐、红、灰三种,器形有瓮、罐、尊、器座、钵、豆、盘、猪、狗等头饰、纺轮等。制作粗糙,很不规整。器表多施拍印的菱形细绳纹和斜方格纹,器底有编织纹,其彩陶花纹与大汶口文化颇有相似。彩陶罐

  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高37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0厘米,1936年内蒙古赤峰地区蜘蛛山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此罐为泥质红陶,整体接近竖向长圆形,乍看如直立蛋状,口微敛,方唇,粗颈,深腹近底部稍鼓。内凹小平底。口至腹中部间用黑彩绘对称的四片鱼鳞纹,每片以一竖条为中心,自里向外绘六条同心椭圆纹。器型优美简洁,为红山文化常见的风格。

彩陶器座

   彩陶器座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19厘米,1987年内蒙古敖汉旗西台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泥质红陶,圆筒形,自上而下逐渐收拢,口沿外翻,比颈处稍大,圈足。器身用黑彩绘四组鱼骨刺图案,均只半边,底边缘绘三角形与数条竖纹相隔,装饰谐调,富有韵律感。

 

 

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  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唐五代...